7月9日晚间,电视剧《以法之名》付费直通大结局。我虽然对这部电视剧没有任何期待——已经连续写过多篇剧评,论证它的质量为什么低。但是,我依旧选择了通过付费的方式,看了大结局的内容。我付费的原因大抵是,电视剧行业不景气,作为剧评人,我应该付费支持一把。然而,看完了大结局之后,我默默地关上电脑,心想——电视剧的不景气,难道不是我们电视剧工作者天天制造烂剧造成的吗?
《以法之名》大结局播出之后,当晚形成了一个网络热搜,叫“以法之名烂尾”。我不太同意这个热搜的说法。之所以不同意,并非是我不认为它烂尾,而是,我认为,这部电视剧从开局两集,就已经是烂剧了。很多剧迷,看到最后,才说它烂尾,过分客气了。真正客观的评价似乎是,《以法之名》从头烂到尾。
当我们复盘《以法之名》这部电视剧的时候,首先会想到,它的叙事主线,是反派角色们制造各种陷害,试图侵吞矿产资源,而正派们,顶住了压力,最终为受害者主持了法律层面上的公道(虽然大结局的内容当中,受害者似乎也没享受到这个公道,不剧透万海结局了)。那么,既然是这条叙事主线,就需要在这个基础故事的前提之下,把很多叙事逻辑的内容讲清楚才行。叙事逻辑问题,是《以法之名》最大的问题,也是从始至终的问题。
围绕主线,需要把哪些叙事逻辑讲清楚呢?首先,反派们为什么要做局搞万海的这个矿,这个矿,具备不可替代性吗?这是《以法之名》的最大硬伤之一。万海的这个矿,并不具备不可替代性,相反,反派们可以在很多地方,找到这种矿藏,而且是可以通过合法途径找到的。
继而,这部戏反派们的作案动机当中,需要注意一点,反派们的作案成本,是不是低于矿藏的成本呢?这个成本,包括安全成本。《以法之名》通过大量絮絮叨叨的剧情,最终呈现给观众们的则是,反派们确实很有能力,搞了市值多少亿的公司了,同时,也告诉观众们,他们腐蚀了很多同志,又是送金条,又是如何的。但是,这部电视剧的叙事逻辑当中,没有注意核心问题,犯罪的成本,远远大于了其获利的成本。反派们如果带着智商在做事情的话,就不会像剧情当中那么来。反派们如果没有智商的话,就不会获得多少亿市值的公司。这就是悖论了。
稍后,我们从反派团队这边,把视线转移到被反派们腐蚀的那些同志们那边去。《以法之名》这部电视剧作品,在叙事尺度上,还是很低的。早前,有一些声音嚷嚷说,这是又一部《人民的名义》。其实不然。在《以法之名》当中,很多犯罪的同志们,都是被迫参与,都是被反派们腐蚀了的。尤其是这部戏当中的最大反派,男主角他岳父。被腐蚀的原因则是,自己儿子车祸撞死人,反派来顶包了。这个叙事逻辑,细细推敲,也是立不住的。
男主角岳父可以从监狱当中捞人,有那个能耐,就没能耐把他儿子车祸撞死人的事情抹平吗?就只能被反派们牵着鼻子走,一次接着一次的犯错误吗?当我们带着脑子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就会产生这些基础性的问题,就会发现,男主角他岳父被威胁的内容,和他的实际能力,是不匹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