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3 日,电视剧《乱码迷局》在正版视频平台正式上线开播,这部剧以当代都市刑侦故事为蓝本,试图为观众呈现一场紧张刺激的探案之旅。然而,基于目前已播出的剧情,该剧在诸多方面暴露出问题,其质量表现着实难以令人满意。
牛骏峰在众多观众心中,一直是颇具演技潜力的青年演员。过往作品中,他曾展现出灵动且富有层次感的表演,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但在《乱码迷局》中,他似乎遭遇了演艺生涯的一次 “滑铁卢”。剧中,他所饰演的是一位有着至少八年工作经验的资深刑侦人员。可在开篇剧情里,其呈现出的状态却与观众对资深刑侦的想象大相径庭,被演绎成了类似二流子的模样。这或许存在剧本角色设计方面的缺陷,不过,对于演艺经验日益丰富的牛骏峰而言,在角色筹备与塑造过程中,面对如此明显偏离真实刑侦人员形象的设计,理应具备一定的判断与修正能力。若仅仅依照剧本表面呈现,而未能深入挖掘角色在现实逻辑中的合理性,无疑会让角色塑造陷入困境。
从创作思路来看,《乱码迷局》或许试图塑造一个性格跳脱、看似玩世不恭,实则是刑侦队伍中核心主力的男主角形象。但这种创作理念,与现实中的刑侦工作存在较大偏差。在真实的刑侦领域,团队协作至关重要,极少存在个人英雄主义的土壤,更难以想象一个行为举止似二流子的人会成为刑侦主力。这种叙事模式,更像是从青春偶像剧借鉴而来,以偶像剧的套路来打造刑侦剧,无疑拉低了刑侦题材应有的深度与严谨性。
由于叙事意识的偏差,《乱码迷局》在剧情推进上漏洞百出,仅第一集就出现了至少三处明显硬伤。
首先,身为工作多年的刑侦 “老同志”,男主角在面对上级指导组时,竟在办公室当众砸东西,甚至有打架斗殴的冲动行为。这种极度情绪化且冲动的表现,不仅与刑侦人员应有的沉稳、冷静形象相悖,更不符合工作场合的基本职业规范。在现实的刑侦队伍中,如此性格不稳定、行为缺乏自控力的人员,很难长期胜任一线工作,毕竟刑侦工作对从业者的心理素质、情绪管理能力要求极高。
其次,剧情为凸显男主角的 “主角光环”,设计了极为不合理的情节。男主角洗澡时因男同事闯入而情绪激动,却意外借此发现破案线索。随后,他未经任何有效沟通,便径直跑到专案组要求播放相关视频。按常理,其这种莽撞、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专案组完全有理由不予理会。但剧情却强行推动,专案组人员围绕他展开行动,而男主角更是仅凭视频中的一些斑斑点点,就开挂般地精准定位犯罪位置。在此过程中,为突出主角的 “神勇”,其他刑侦人员仿佛集体降智,面对同样的视频线索毫无察觉。这种为了塑造主角而牺牲整体剧情逻辑与配角合理性的做法,在许多低质量刑侦剧中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剧集的可信度与观赏性。
再者,剧中一处情节甚至让观众对故事背景产生困惑。在刑侦人员发现受害者遗体后,现场工作人员还未完成尸体运送等相关工作,记者便迅速赶到现场,且采用现场直播报道的方式。在我国的现实环境下,新闻报道有着严格的规范与流程,尤其是涉及刑侦案件隐私等敏感内容时,绝不可能以如此简单粗暴的直播形式呈现。这一情节的设置,或许是创作者试图为剧中女记者赋予 “主角光环”,增强其存在感,但却严重违背了现实逻辑与新闻行业准则。
此外,剧中女记者与女台长之间的冲突情节,同样显得生硬且脱离现实。女记者在直播涉及案件隐私内容后,面对台长关于广告商撤资、直播难以收场的担忧,不仅毫无歉意,反而态度强硬地回应 “撤资就撤资”。这种人物行为逻辑与职业场景下应有的理性思考和应对方式相差甚远,仅仅是为了制造戏剧冲突而强行设置,使得角色形象变得单薄且不合理。
总体而言,《乱码迷局》中的男女主角,一个行事冲动、毫无组织纪律,一个罔顾新闻行业规则,两人凑在一起,将一部本应严谨写实的都市刑侦剧,演绎成了充满个人英雄主义与主角光环的 “闹剧”。该剧显然是套用了青春偶像剧的创作思路来打造刑侦题材,这种悬浮、不切实际的创作方式,无法真正展现刑侦工作的复杂性与严肃性。秉持此类创作理念的编剧和导演,在对题材的理解与把控上,显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观众而言,这样的剧集难以激发追剧热情,也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剧市场中脱颖而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