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导演曹保平而言,《脱缰者也》的市场表现或许是其出道以来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回首往昔,2 年前的《涉过愤怒的海》即便在舆论场上饱受争议,可依然凭借强大的话题性与市场号召力,斩获了 5.49 亿的票房佳绩。而 9 年前同样归属 “者也” 系列的《追凶者也》,在豆瓣平台收获了 7.9 分的高口碑,且在当时电影院数量远不及当下的情况下,仍成功揽下 1.35 亿票房。在《脱缰者也》上映之前,主创团队曾满怀期待,希望影片能取得 5 亿票房的成绩,然而现实却事与愿违。根据当前的排片态势,媒体预测该片最终票房可能连 2000 万都难以突破。


不过,这次票房失利对于曹保平导演来说,或许还不足以构成 “伤筋动骨” 的影响。毕竟在他的创作蓝图中,未来还有与易烊千玺合作的《蛮荒禁地》,以及备受瞩目的犯罪片《她杀》蓄势待发。相比之下,郭麒麟在此次影片中的处境则显得有些尴尬。他在电影领域的发展,本期望借助《脱缰者也》实现进一步突破,如今影片票房遇冷,无疑让他面临着更多的审视与思考。那么,这部《脱缰者也》的实际品质究竟如何?是主创团队的号召力不足,还是影片质量本身难以达到观众的预期呢?


从影片的制作与风格来看,《脱缰者也》有着独特的创作思路。它以天津方言为特色,将黑色幽默与市井生活紧密融合,还在上海电影节中荣获最佳导演奖,前期可谓备受期待。故事围绕背井离乡后重返天津的马飞展开,负债累累的他 “拐走” 外甥,从而引发了一系列荒诞离奇的事件。天津独特的地域文化,在影片中通过演员们地道的天津话对白以及对当地特色场景的展现,营造出了浓郁的 “津味儿” 氛围。郭麒麟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在片中的方言演绎较为自然,将马飞外表的玩世不恭、“混不吝” 诠释得有模有样,且在一些细节处也展现出了角色内心的善良与脆弱。
然而,影片在叙事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诸多情节的推进缺乏合理的逻辑支撑,人物的行为动机也显得模糊不清。比如在 “舅舅绑架外甥” 这一核心情节的后续发展中,为了制造冲突与闹剧效果,加入了过多繁杂的人物与事件,导致故事节奏混乱,观众难以理清其中的脉络。配角们的形象塑造同样不够立体,大多沦为推动剧情的工具人,缺乏真实感与可信度。像马飞的女友蒙蒙,其行为和对马飞的执着就显得有些刻板与不合理;而杀手小六的出现更是突兀,其性格与行为的反复无常,未能很好地融入整体故事,只是单纯为了增加冲突而存在。


在市场层面,《脱缰者也》也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暑期档虽说是电影上映的黄金时期,但该片上映时已临近尾声,观众的观影热情在前期众多影片的轮番轰炸下有所消退。同时,同期上映的《南京照相馆》《捕风追影》和《浪浪山小妖怪》等影片,凭借强大的阵容或热门的题材,占据了大部分排片资源,使得《脱缰者也》的排片空间被严重压缩。影片在宣传推广方面似乎也未能做到足够的力度,导致其在市场上的曝光度不足,观众对其知晓度有限。
综上所述,《脱缰者也》票房遇冷,既存在影片质量方面的问题,在叙事和人物塑造上未能达到观众对于一部优秀电影的期待;同时也受到市场环境、宣传推广以及主创号召力相对不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对于曹保平导演而言,此次经历或许是一次宝贵的经验教训,而郭麒麟也需要在后续作品中,进一步证明自己在电影领域的实力与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