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芊芊娱乐

短剧演员:科班出身的他们,在方寸屏幕上绽放光芒

2025-08-08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短剧演员似乎与 “科班出身” 相距甚远,但事实上,不少活跃在短剧舞台上的演员,都带着专业院校的底色。他们或许因机遇不同,未能在传统影视圈崭露头角,却在短剧的方寸屏幕上,用扎实的功底诠释着 “拍戏无高低” 的真谛 —— 无论是大银幕还是小屏幕,对表演的敬畏与热爱,从来都是相通的。

曾辉:热度背后的平凡与幸运

        毕业于北京吉利学院的曾辉,最近因一场演唱会意外收获高热度。有网友在五月天演唱会上偶遇他,镜头里的他和女友相伴,笑容轻松自在。比起屏幕上的角色,现实中的他更像个邻家男孩,而大家羡慕的不仅是他的人气,更是那份 “找到好女友” 的平凡幸福。
        科班背景为他打下了表演基础,而短剧的灵活与多元,让他有了更自由的发挥空间。从校园到片场,他的经历印证了 “机会从不挑舞台”—— 只要有足够的热情,哪怕是在短剧领域,也能积累起属于自己的观众缘。如今的他,既在镜头前演绎别人的故事,也在生活中书写自己的篇章,这种 “双面人生”,恰是许多短剧演员的真实写照。

王道铁:从中戏走出的 “演技派”

        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王道铁,早已用实力证明 “科班出身” 的含金量。多年前在《家里家外》中的表现,就让观众记住了这个眼神有戏的演员。科班训练赋予他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无论是复杂的内心戏还是细微的动作表达,都透着专业的打磨痕迹。

 

        有人说 “他就该吃演员这碗饭”,而王道铁也确实没辜负这份天赋。在短剧领域,他的表演少了些套路,多了些生活的质感 —— 或许是岁月沉淀的缘故,他的戏路随着年龄增长愈发宽广,让人不禁期待,这个从中戏走出的演员,会在短剧里解锁更多可能性。

申浩男与马小宇:川影走出的 “实力派” 与 “倔强派”

        四川电影学院堪称短剧演员的 “摇篮”,申浩男与马小宇便是其中的代表。申浩男曾有过一段高光时刻,如今虽面临新人竞争的压力,却始终保持着对剧本的挑剔。观众最爱他的 “微表情”—— 一个挑眉、一次抿嘴,都能精准传递角色的情绪,这份细腻,离不开科班训练中对 “细节把控” 的反复打磨。
        同校毕业的马小宇,则走出了一条 “逆流而上” 的路。因身高原因,老师曾建议他转行做模特,但他偏要坚持拍戏。这份倔强让他在短剧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或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主角脸”,却能用独特的表演风格让每个角色都鲜活起来。从被质疑到被认可,他用行动证明,科班背景是底气,而坚持才是破局的关键。

何聪睿:中戏播音生的 “台词杀”

        中央戏剧学院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何聪睿,曾以全国第二的成绩考入名校,这份学霸基因,在他的短剧表演中尽显优势。播音专业锤炼出的台词功底,让他在短剧中的每一句对白都清晰有力,情绪饱满 —— 哪怕是快节奏的剧情,他也能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让角色的内心世界跃然屏上。
        从播音台到镜头前,看似跨界的背后,是对 “表达” 的共通追求。他用实力证明,专业素养从不会被舞台大小限制,只要有扎实的功底,无论是声音还是影像,都能成为传递情感的载体。

 

        这些短剧演员的故事,藏着一个朴素的道理:表演从无 “高低赛道” 之分。科班出身是他们的起点,却不是终点 —— 曾辉的幸运、王道铁的沉淀、申浩男的细腻、马小宇的倔强、何聪睿的专业,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事实:只要对表演心怀敬畏,哪怕是在短剧的方寸之间,也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而观众真正在意的,从来不是演员来自哪里,而是他们能否用角色,带来片刻的感动与共鸣。

 

最新文章

《我在顶峰等你》:青春与梦想交织的奇幻之旅

电视剧

 

阅读15120

《花海》:校园奇幻轻喜剧的治愈之旅

电视剧

 

阅读14076

潘长江:从春晚舞台到短剧新篇,笑看风雨的 “老顽童”

娱乐

 

阅读10215

金泰熙:从国民女神到二孩妈妈,自然老去的勇气里藏着另一种美

娱乐

 

阅读18371

短剧演员:科班出身的他们,在方寸屏幕上绽放光芒

明星

 

阅读11628

冀ICP备2024081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