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保平导演的作品序列里,“原生家庭与亲情困惑” 始终是绕不开的核心命题,从 2013 年的《狗十三》到近年的《涉过愤怒的海》,这份对家庭关系的细腻探寻从未停歇。而在《脱缰者也》中,他将这份思考装进了一个由 80 万拆迁款引发的荒诞绑架故事里,让亲情在利益的拉扯下,既显露出难堪的裂痕,也藏着难以言说的柔软。
故事的主角马飞,是个带着原生家庭创伤的 “小混混”。10 年前,一块意外捡到的金表,让他被父亲误当作 “抢劫犯” 送进少管所,三年的时光不仅荒废了他的学业,更斩断了他与家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 从那时起,“不良少年” 的标签就像影子一样跟着他,人生也渐渐偏离了预设的轨道。10 年后,身无分文还背着高利贷的马飞,带着怀孕的女友矇矇回到天津,此时父亲早已离世,母亲年迈无力,家里的事全由二姐马慧做主,而一场关于拆迁款的风波,正悄然酝酿。
世纪之交的天津,城市发展的浪潮拍向马家的旧房子,80 万拆迁款成了姐弟三人矛盾的导火索。大姐心疼弟弟,不愿与他争钱,可沉迷养鸽子的大姐夫却动了歪心思,甚至谎称自己得了肝癌,只为从这笔钱里分一杯羹;马飞急需用钱还债,自然把这笔拆迁款当成了救命稻草;而正和二姐夫闹离婚的二姐,却始终攥着钱不肯松手 —— 她不是小气,而是怕马飞拿到钱后又走回歪路,这份 “为你好” 的担忧,像极了当年父亲送他去少管所时的心态,却没顾及马飞当下的窘迫与渴望被信任的心情。
就在这样的拉扯中,一场荒诞的 “舅舅绑架外甥” 戏码意外上演。二姐的儿子李嘉文在学校犯了错,怕被母亲责罚,竟主动配合马飞 “绑架” 自己;而马飞也借着这个机会,手握 “王牌” 向二姐索要拆迁款。曾经亲密的一家人,在 80 万的诱惑下,撕掉了平日里的体面,姐弟间的关系剑拔弩张,亲情仿佛成了可以用来讨价还价的筹码。
可在这场看似荒唐的闹剧背后,却藏着最真实的温情。马飞看似离经叛道,实则是个缺爱的 “大男孩”,他对李嘉文的亲近,更像是在弥补自己童年的遗憾。李嘉文在学校打架,别人眼里的 “顽劣”,在马飞看来却是 “正常男孩该有的样子”;他把车的方向盘交给李嘉文,既是对规则的小小挑战,也是对家庭里 “权威式关爱” 的无声反抗 —— 就像当年他渴望父亲的信任,却只得到误解一样,他想给李嘉文一份不一样的理解。
片中最让人动容的,是马飞辅导李嘉文写作文的片段。台灯下,笔尖在纸上滑动,马飞的思绪也飘回了与父亲相处的时光。这么多年来,他心里一直藏着一个疑问:父亲到底爱不爱自己?可父亲已经不在了,这个问题再也得不到答案,他只能在回忆里捡拾零星的温暖,慢慢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80 万拆迁款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亲情里的自私与算计,却也照出了藏在争吵背后的牵挂。二姐的固执里藏着担忧,马飞的叛逆里藏着渴望,就连大姐夫的谎言,也带着小人物的无奈。曹保平用这样一个荒诞的故事,告诉我们:亲情或许会被利益拉扯,会被误解困住,但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柔,终究能成为和解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