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 日,电视剧《归队》播出至第 16 集,其中杨靖宇同志牺牲的剧情引发了强烈反响,也让剧中松林镇百姓 “敬英雄” 的戏份成为了观众热议的焦点。
在这一集中,小鬼子为了炫耀所谓的 “胜利”,印了几十万张传单,派飞机到处撒,传单也落到了松林镇。镇子上的百姓们看到传单,得知杨靖宇将军牺牲的消息后,悲痛万分。他们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而是纷纷回家,裁剪白布,裹在头上,自发地走上街头,悼念杨将军。开酒馆的大阔枝更是把酒坛子摆出来,请乡亲们喝酒、摔碗、烧纸,以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这场面令人动容,就连庞四海带领的二鬼子们,见到这样的悼念之后,也纷纷动容,没有向松林镇的百姓们开枪,只是在外围维护治安。这一细节深刻地体现了,杨靖宇将军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即便在敌人的阵营中,他的英雄事迹和精神也得到了认可。这是一种通过人群自觉意识建立起来的英雄豪侠概念,它源自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
在中国文化中,向来有着对英雄的自觉认同意志。杨靖宇将军领导抗联打小鬼子,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得到了白山黑水间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当他牺牲时,百姓们用实际行动来悼念他,这就是把英雄放在了心中最重要的位置。这种英雄豪侠气,并非只存在于虚构的武侠世界中,而是真实地存在于抗战历史当中。
从创作角度来看,电视剧《归队》能呈现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场景,与创作者的情怀和气质密不可分。该剧的编剧高满堂先生,内心深处有着一股英雄豪侠气,他在创作中,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传递一种精神。他通过笔下的角色和情节,让观众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所拥有的坚定信念和无畏勇气。
看完松林镇 “敬英雄” 这场戏,相信很多观众都会像笔者一样,不禁扪心自问:如果自己生活在抗战时期的松林镇,敢不敢走上街头祭奠杨靖宇将军?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因为参与祭奠可能会面临生命危险,但如果退缩,心中的那股英雄豪侠气又该如何安放?《归队》通过这样的剧情,引发了观众的深刻思考,也在无形中重塑了观众心中的英雄豪侠气。
它让我们明白,英雄并非遥不可及,他们的精神可以激励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做一个大写的人,成为一个有 “名号” 的人。这就是经典影视剧作品的力量,它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人们的心灵,让英雄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