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芊芊娱乐

荣梓杉“翻车”事件:娱乐圈童星成长的集体困境

2025-10-16

2025年10月,荣梓杉因前女友李禹熹的出轨打人指控陷入舆论漩涡,这并非他首次面临公众质疑。从综艺“巨婴”到解约“白眼狼”,再到如今的“渣男”标签,这位19岁少年的成长轨迹,折射出娱乐圈童星转型的集体困境。

童星光环:从巅峰到平凡的落差
荣梓杉的演艺生涯始于2020年《隐秘的角落》。剧中,他饰演的“朱朝阳”心思深沉、演技炸裂,一举成为“00后演技派”代表。2024年,他以中戏、北电表演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中央戏剧学院录取,看似前途光明。然而,综艺《花儿与少年6》中的表现却让他从“国民弟弟”跌落神坛:生活能力欠缺、推脱责任、消费无规划,这些“巨婴”行为与观众期待的“完美童星”形成巨大落差。

这种落差并非个例。近年来,多位童星在成年后因私德问题翻车,如某童星因酒驾被捕、某童星因学术造假退学等。他们的共同点在于:过早进入娱乐圈,缺乏系统教育与社会历练,导致人格发展不完整。当童星光环褪去,他们不得不面对真实的自我与公众期待的冲突。

公众审视:放大镜下的成长阵痛
在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童星的每一个行为都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荣梓杉在综艺中的“摆烂”表现、街头抽烟行为、恋情中的敷衍态度,都被网友解读为“人品问题”。更致命的是,这些行为与他此前塑造的“努力”“纯真”形象严重不符,导致公众信任崩塌。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童星因工作需要,往往过早接触成人世界的规则,导致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脱节。当他们试图回归普通生活时,却已无法适应正常的社交节奏。荣梓杉的案例正是这种矛盾的体现:他既想保持童星的纯真,又不得不面对成年艺人的责任,最终在两者间迷失。

行业责任:培养机制与素养教育的缺失
童星频发危机,暴露出娱乐圈培养机制的短板。当前,行业更注重艺人的流量与演技,却忽视了对他们私德、职业素养的培养。荣梓杉在综艺中的表现,反映出他缺乏基本的团队协作能力与责任感;在解约纠纷中,他因利益冲突与前公司反目,暴露出契约精神的缺失。

此外,家庭与学校的角色也至关重要。荣梓杉的母亲曾在他与前公司解约时提供支持,但这种“保护”是否过度?学校教育能否弥补他在社会历练中的不足?这些问题需要行业、家庭、学校共同反思。

破局之道:在争议中寻找成长
面对危机,荣梓杉并非没有转机。首先,他需公开回应争议,以真诚态度道歉或澄清,重建公众信任;其次,他应专注学业与演技提升,用作品证明实力;最后,他需加强私德管理,避免再次陷入情感纠纷。

更重要的是,行业需建立完善的童星培养机制,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与素养教育。例如,设立心理辅导课程、制定行为规范、加强法律意识培训等。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更多童星在成长中“翻车”。

荣梓杉的案例为娱乐圈敲响警钟:童星的成长不仅是演艺事业的提升,更是人格的完善。在流量与口碑的博弈中,唯有守住底线,才能在争议中寻得重生之路。

最新文章

《宴遇永安》:当美食遇见爱情,一场“舌尖上的心动”

电视剧

 

阅读19410

《宴遇永安》:古装轻喜剧的破圈密码,美食与笑料的完美融合

电视剧

 

阅读17860

《宴遇永安》:舌尖上的江湖,一锅烟火煮尽市井悲欢

电视剧

 

阅读14365

《绝命法官》:当法官举起枪,我们该反思什么?

电视剧

 

阅读13849

《绝命法官》:港剧叙事的革命,用“法官复仇”解构类型片

电视剧

 

阅读19408

冀ICP备2024081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