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2月15日晚,湖南卫视《歌手2025》总决赛现场,时代少年团队长马嘉祺以一首原创歌曲《破茧成光》斩获年度总冠军。当主持人宣布结果的瞬间,他眼眶泛红,泪水夺眶而出,哽咽着说:“这首歌写给所有坚持梦想的人。”这场胜利不仅是他个人音乐生涯的里程碑,更成为舆论探讨“流量偶像转型实力派”的焦点。
夺冠之路:从争议到认可的蜕变
马嘉祺的夺冠并非一帆风顺。节目初期,他因“流量偶像”标签屡遭质疑。首期竞演中,他演唱的《平凡之路》被乐评人批评“唱功薄弱,全靠人气支撑”,相关话题“马嘉祺难听”登上热搜第三。面对争议,他选择用行动回应:每周闭关练习超过12小时,向声乐导师“生波THREE”请教气息控制,甚至在后台观看其他歌手的表演录像学习舞台表现力。
转折点出现在第八期。他挑战高难度歌曲《没离开过》,以稳定的高音和细腻的情感处理获得全场第二,乐评人耳帝评价:“他的进步肉眼可见,从‘靠脸吃饭’到‘用实力说话’,完成了偶像到歌手的蜕变。”决赛夜,他选择原创歌曲《破茧成光》,歌词中“穿过黑暗的隧道,终会遇见光”被解读为对自身经历的写照。最终,他以48.9%的观众投票率夺冠,成为节目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
泪洒舞台:情感释放背后的压力
夺冠后的采访中,马嘉祺首次公开谈及压力:“这一年我经历了太多质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舞台。但每次看到粉丝的应援,听到他们喊‘马嘉祺加油’,我就告诉自己不能放弃。”他的泪水,既是胜利的喜悦,也是长期压抑的情绪释放。
据团队透露,备赛期间他因过度练习导致声带充血,医生建议暂停演唱,但他坚持带病上场。决赛前夜,他独自在酒店房间练习到凌晨三点,助理发现时他正对着镜子模拟获奖感言,口中反复念叨:“不能哭,不能让粉丝担心。”
行业影响:流量与实力的博弈
马嘉祺的夺冠引发对“偶像转型”的广泛讨论。乐评人“流光”指出:“他的成功证明,流量不是原罪,关键在于如何将人气转化为实力。内娱需要更多像他这样肯下功夫的年轻艺人。”
然而,争议并未完全消散。部分网友质疑节目组“保送流量明星”,但数据反驳了这一观点:决赛夜,马嘉祺的实时收视率峰值达2.1%,远超其他选手;微博话题“马嘉祺歌手冠军”阅读量突破15亿,讨论量超500万,均为节目历史最高。
粉丝文化:从“控评”到“理性支持”的转变
夺冠后,马嘉祺粉丝的应援方式引发关注。与以往“刷屏控评”不同,此次粉丝自发组织“音乐公益计划”,每转发一条夺冠微博,就向乡村音乐教室捐赠一本乐理书。截至12月20日,已累计捐赠超过2万本。
这种转变与马嘉祺的引导密不可分。他在超话中发帖:“真正的支持不是数据战争,而是让更多人听到好音乐。”粉丝“小祺的星星”表示:“以前总觉得要为他争第一,现在才明白,他的梦想是让音乐被看见,我们的任务是帮他实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