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8日,由马嘉祺参与录制的公益纪录片《声暖人间》在腾讯视频上线。片中,他深入贵州山区,为留守儿童开设音乐课堂,并捐赠价值50万元的音乐器材。纪录片上线24小时播放量突破3000万,相关话题“马嘉祺教山区孩子唱歌”登上热搜榜首,却也因“作秀”质疑陷入舆论漩涡。
纪录片内容:真实与温情的交织
《声暖人间》以马嘉祺的公益之旅为主线,记录了他与山区儿童的互动。片中,他教孩子们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手把手纠正发音;为患有自闭症的女孩小雨(化名)弹奏钢琴,最终让她开口唱歌;在捐赠仪式上,他哽咽着说:“音乐是我走出困境的钥匙,现在我想把钥匙交给你们。”
这些片段打动了无数观众。网友“星光点点”评论:“以前只觉得他是偶像,现在才发现他真的有温度。”但也有声音质疑:“山区孩子需要的是学习用品,不是钢琴。”“明星做公益就是为了洗白。”
争议背后:公益动机的双重解读
面对质疑,马嘉祺在纪录片发布会现场回应:“我14岁那年,一位音乐老师免费教我唱歌,让我有了今天的舞台。现在我想把这份善意传递下去。”他透露,此次公益项目已持续三年,每年都会回访山区,并建立长期音乐教室。
行业专家指出,明星公益常陷入“动机争议”,根源在于公众对“作秀”与“真心”的区分困难。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表示:“判断公益真假,关键看是否持续投入、是否解决实际问题。马嘉祺的项目有第三方监督,资金使用透明,值得肯定。”
商业价值:公益与流量的正向循环
尽管争议不断,但马嘉祺的公益行动为其商业价值加分。纪录片上线后,他代言的某音乐教育品牌销量增长37%,品牌方表示:“消费者更愿意为有社会责任感的艺人买单。”
与此同时,他的团队开始探索“公益+商业”的新模式。例如,与电商平台合作推出“公益盲盒”,每售出一份盲盒,就向山区捐赠一节音乐课。这种模式既筹集了公益资金,又提升了品牌好感度。
粉丝参与:从“围观”到“行动”的升级
马嘉祺的公益行动激发了粉丝的参与热情。纪录片上线后,粉丝自发组织“声暖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音乐公益活动。截至12月10日,已建立12所乡村音乐教室,培训音乐教师35名。
粉丝“祺迹”表示:“以前我们只会打榜、控评,现在才知道,为他做实事才是最好的支持。”这种转变与马嘉祺的引导密不可分。他在超话中发帖:“公益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温暖。”
行业启示:偶像如何定义“正能量”
马嘉祺的案例为偶像产业提供了新思路。乐评人“光年之外”指出:“过去,偶像的‘正能量’多停留在口号层面,现在需要更具体的行动。马嘉祺通过公益将个人影响力转化为社会价值,这种模式值得推广。”
然而,专家也提醒,公益需避免“形式化”。清华大学教授彭凯平建议:“明星做公益应结合自身特长,比如马嘉祺的音乐教育,比单纯捐款更有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