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2月,山东菏泽鸡冠花产业园区内,工人们正将干燥的鸡冠花花序装入集装箱,这些产品将出口至日本、韩国,用于制作传统草药茶与天然色素。与此同时,园区内的研发中心里,科学家们正从鸡冠花中提取抗氧化成分,开发高端护肤品。从田间到实验室,从初级加工到高附加值产品,鸡冠花正从一种“小众花卉”蜕变为价值百亿的产业链核心。

种植端:规模化与标准化并进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鸡冠花种植国,2025年种植面积达50万亩,年产量超20万吨,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云南三省。过去,鸡冠花种植以小农户为主,品种混杂、质量参差,价格波动大。2023年起,农业农村部启动“鸡冠花产业集群”项目,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在菏泽产业园区,种植户张建国展示了他的“智慧大棚”: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自动调节灌溉与补光系统;无人机定期巡查,识别病虫害并精准喷药。他算了一笔账:“传统种植亩产约800公斤,智慧大棚能达1200公斤,且品质更稳定。去年我的100亩地,净利润比过去翻了一番。”
园区还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企业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并保底收购,农户负责种植。目前,该模式已覆盖周边3000户农户,户均年增收2万元。中国花卉协会经济分会秘书长王强评价:“标准化种植是鸡冠花产业升级的基础,只有解决了‘量’与‘质’的问题,深加工才有原料保障。”
加工端:从“卖原料”到“卖产品”

传统鸡冠花加工以干燥花序为主,产品附加值低。2025年,随着深加工技术的突破,鸡冠花的产业链不断延伸。
在食品领域,鸡冠花茶成为新宠。其富含的甜菜红素是一种天然色素,且具有抗氧化、降血脂功效。云南某企业开发的“鸡冠花玫瑰茶”,将干燥花序与玫瑰花瓣混合,定位高端养生市场,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在日化领域,鸡冠花提取物被用于护肤品中。上海某生物科技公司从鸡冠花中提取的“Celosia-50”成分,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C的20倍,已应用于面膜、精华液等产品,单价超500元。
更前沿的是医药开发。中国中医科学院团队从鸡冠花中分离出一种名为“Celosianin”的生物碱,实验显示其对糖尿病并发症有显著抑制作用。目前,该成分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预计2027年可上市。研究负责人表示:“鸡冠花的药用价值被低估了,它可能是下一个‘植物药’明星。”
市场端:国内外需求双轮驱动
国内市场对鸡冠花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京东健康数据显示,2025年鸡冠花相关保健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20%,消费者以30-45岁女性为主,关注点集中在“抗氧化”“养生”等功效。线下渠道中,盒马鲜生、Ole’等高端超市纷纷引入鸡冠花茶、鸡冠花糕点等产品,售价较传统花卉茶高30%,仍供不应求。
国际市场同样潜力巨大。日本是鸡冠花茶的最大进口国,其传统汉方药中常用鸡冠花止血;韩国则将其用于化妆品原料,需求量年增15%。2025年,中国鸡冠花出口额达2.3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3倍。菏泽产业园区负责人透露:“我们正在申请欧盟有机认证,未来计划打开欧洲市场,让鸡冠花‘香’飘全球。”
挑战与未来:如何从“百亿”到“千亿”?
尽管前景广阔,鸡冠花产业仍面临挑战。一是品种单一,目前深加工主要依赖红色花序品种,缺乏黄色、紫色等特色品种;二是技术瓶颈,如甜菜红素的提取率仅60%,成本较高;三是品牌缺失,国内尚无叫得响的鸡冠花品牌,多以原料出口为主。
对此,行业正在积极应对。2025年11月,全国鸡冠花产业联盟成立,计划未来三年投入1亿元用于品种改良与技术研发;同时,推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正如联盟理事长所言:“鸡冠花的‘花’样崛起,不仅是产业的升级,更是中国花卉从‘美丽经济’向‘健康经济’转型的缩影。我们相信,这朵‘乡土之花’,终将绽放全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