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芊芊娱乐

白百何诽谤案始末:法律如何为名誉权筑起防线?

2025-11-07

2014年,一场针对白百何的诽谤风暴悄然兴起。匿名用户在“秘密APP”发布“白百何在奢侈品店顺东西被发现”的谣言,舜网等媒体未经核实转载,炮制出“白百何偷东西顺走600元奢侈品”的标题,引发轩然大波。这场风波不仅损害了白百何的名誉,更成为网络诽谤案件的典型案例。

谣言的起源与传播
2014年年中,匿名用户在“秘密APP”(一款匿名社交软件)发布消息,称“白百何在上海某奢侈品店偷东西被发现,顺走一件600元的饰品”。该消息迅速引发网友关注,舜网等媒体为吸引流量,未经核实便转载内容,并添加“有前科”“因偷窃被开除”等虚构细节,导致谣言进一步扩散。

白百何团队迅速反应,委托律师发布律师函,要求停止侵权,但部分媒体置若罔闻,继续传播不实信息。谣言甚至蔓延至海外,部分外媒引用中文媒体报道,称“中国女星白百何涉嫌盗窃”,严重损害其国际形象。

法律维权:从起诉到判决
2014年7月,白百何正式起诉舜网及“秘密APP”主办方北京密淘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认定舜网构成名誉权侵权,理由如下:

未经核实转载:舜网作为媒体,未对信息真实性进行核实,主观上存在过错;
内容严重失实:谣言中“偷窃”“有前科”等表述严重损害白百何名誉;
传播范围广泛:舜网转载后,谣言在网络上广泛传播,造成恶劣影响。
2015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舜网需在《人民法院报》刊登致歉声明,并赔偿白百何经济损失10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3万元、维权成本4500元,共计13万余元。“秘密APP”因及时删除信息,未被追责。

案件意义:网络诽谤的警示
白百何诽谤案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颁布后首例高额赔偿案例,具有里程碑意义:

加重诽谤者责任:新规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与网络用户的连带责任,提高了诽谤行为的违法成本;
保护公众人物名誉权:案件确认公众人物名誉权受法律平等保护,打击“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
引导媒体自律:判决提醒媒体在追求流量的同时,需履行核实义务,避免成为谣言传播的帮凶。
后续影响:网络环境的净化
案件判决后,白百何名誉逐渐恢复,但网络诽谤并未绝迹。近年来,类似事件仍时有发生,如某明星被造谣“出轨”“整容”等。白百何案为受害者提供了维权范本: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诽谤者责任,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方式。

同时,公众也需提高媒介素养,不轻信、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2016年,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媒体转载新闻需核实来源,进一步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白百何案的判决,推动了相关法规的完善与执行。

结语:法律是名誉权的最后防线
白百何诽谤案告诉我们,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都需为自己的言行负责。面对谣言,受害者应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媒体与公众也需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让真相与理性成为舆论场的主流。

最新文章

郁可唯跨界时尚圈,以独特风格引领潮流新风尚

明星

 

阅读19604

郁可唯音乐工作室成立,携手新锐音乐人共筑音乐梦

明星

 

阅读13656

郁可唯演唱会突发状况,临场应变尽显专业风范

明星

 

阅读18700

梁静茹“粉丝文化”观察:从“追星”到“共同成长”的温情叙事

明星

 

阅读14182

梁静茹“音乐综艺”表现解析:从“情歌天后”到“全能音乐人”

明星

 

阅读18124

冀ICP备2024081979号-2